语言暴力之——负面标签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们经常遇到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寻求帮助。在不少家长的眼中,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已经严重到需要心理干预的程度了,比如撒谎成性、不爱学习、拒绝沟通,暴力倾向等等。

可是家长们往往很难意识到,孩子的种种表现,是和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的。很多时候在无意识的状况下,父母们会踩中一些“雷区”,这些雷区有时候是一些语言,有时候是一些行为,有时候是一种态度。而爸爸妈妈们常常不知道,这些不太合适的沟通方法或者教育手段,是让孩子走向一开始提到的那些“问题”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往往对孩子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的因素——语言暴力。具体讲,是语言暴力里的“贴(负面)标签”。

以下这些话,看看家长们会不会觉得眼熟:“这道题教八百遍了你还不会,你真是笨死了!”“你做事怎么总是慢慢吞吞的,有什么事你能好好做完?”“你个撒谎精!”“你倒是说话呀!你哑巴了?”“哭!就知道哭!给我憋回去!”“你怎么胆子那么小?你长大了能干点什么?”“不许狡辩!我不听你说!”“你太让我失望了!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

也许有的父母已经开始意识到,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者说沟通方式不太好。或许仍然有家长没有察觉这样对孩子说话有什么大问题,毕竟,我们小时候,爸妈也是这样教训我们的。

我们在用一些简单、武断、负面的词汇去定义孩子的某些行为甚至孩子整个人。

首先,负面标签会妨碍孩子的自我认知,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没有价值的人;其次,会让问题扩大,导致沟通失败。同时,也会加深家长的内心焦虑;再有,常常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也会使孩子不自信,自我认同低甚至往负面标签的方面去强化。难以进行判断和做出决定。有的孩子会感觉自己本质上是个错误,或者有什么地方错误(比如自己是自私的、是个疯子,诸如此类)有的孩子会持续重复地在脑中分析和重历暴力经验,并企图分析自己错在哪里。有的孩子深度怀疑自己的沟通能力或者其他某方面的能力。有的孩子自信降低、自我怀疑、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反应。甚至有的孩子开始相信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比如,我曾经遇到一个孩子,坚信自己的不顺利做不好不如意都是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只要漂亮了,一切就迎刃而解;我也见过一个孩子,非常确定自己真正的父母是大富翁,自己是一个富二代,现在的父母只是养父养母,总有一天她会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长期的语言暴力,还可能带来其他不良的影响。1、身体方面:慢性疼痛、头痛或者偏头痛、口吃、溃疡、肠痉挛、笑话问题、腹泻、便秘以及心血管问题。2、心理方面:恐惧、焦虑、抑郁、易怒、过度的警觉和惊跳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闯入性记忆问题、睡眠和饮食问题、酒精和药物成瘾、自伤、自杀及其他攻击性行为。

那么,既然负面标签会带来那么多不好的影响,那么作为家长,怎么做才比较合适呢?

先说贴正面标签。既然那些否定、指责、批评等负面评价是语言暴力和负面标签的话,与之相反的,鼓励、肯定、表扬、赞赏等等就是正面标签了。

正面标签:你真聪明,你很勇敢,你很坚强,你很善于观察,你很善于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当孩子做对了事情做好了事情时,我们对孩子进行肯定赞赏表扬当然是正面的是好的,但可能更重要更难得,是在孩子做错了或者做得不够好的事情里去发现相对好的那一面从而进行鼓励、肯定和赞赏。这才是对孩子改变不良行为,“坏事变好事”真正有效有益的方法。

比如孩子撒谎。孩子考试只得了60分,但孩子偷偷把成绩改成了80。撒谎(改分数)的行为本身是不对的,是需要改变的。但撒谎背后孩子的动机可能只是保护自己(只考60分会迎来父母严厉的训斥和惩罚)或者希望表现得更为优秀(他希望自己的表现有80分)。我们家长可以肯定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去鼓励孩子想考80分,想要获得肯定和赞赏是没错的,或者想要不被惩罚不被责打也是人之常情,那么我们需要反思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了以至于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一面?你是想要一个表现的不够好但是愿意告诉你真话的孩子,还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在你面前掩饰的孩子?

比如孩子写作业慢吞吞,作为父母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着急和训斥并不能帮助孩子快起来,相反,很多时候会越说孩子越慢,因为他的精神他的能量全用来应付家长的焦躁情绪上了。而当我们试着从积极的一面去鼓励孩子,比如告诉他“做了那么久,我相信你也很累累很辛苦,我知道你也很想早点把事情做完。我看到你的努力了,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试想一下,这样的表达和简单粗暴的批评,哪个让孩子的感受更好,更听得进去,更能往好的一面行动呢?

同时,撕掉负面标签,一样很重要。之前说了,负面标签会给孩子带来种种不良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那么,如果已经贴了不少负面标签了,现在撕来得及吗?又该怎么撕呢?

有句话说得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只要开始“撕”,什么时候都不晚。简单来说,可以分四步:

我们可以和孩子做一次(甚至不止一次)坦诚的交谈,承认自己很多时候没有用对方法,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要为哪些行为给孩子道歉(最好有具体的事件)。之后,承担起责任,认识到孩子的种种表现,身为家长是具备一定责任的,同时也愿意为此负起责任,愿意改变;再来,就是总结教训了,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更好?怎样才能更好?最后就是寻找和掌握方法(比如贴正面标签就是一种好方法),陪着孩子一起努力(甚至比孩子更努力)。我们相信,这样做以后,才可能迎来更愿意看到的结果。

最后,希望爸爸妈妈们都尽量少“踩雷”,避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让孩子得以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贵州心理发布——贵州心理咨询师的家园,贵阳心理咨询师的摇篮

本文内容由贵州海之源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王春霞提供

浏览量:0
收藏
创建时间:2022-11-03 14:28

更多内容